百字明咒功德网
百字明咒功德网
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
主页/ 禅宗文化/ 文章正文

从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 我们可以得到的学佛启示

导读:从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 我们可以得到的学佛启示在古代唐朝的一座小寺庙前,一群人围在庙门前的旗杆下,仰望着旗杆顶上飘动的旗帜,在激烈的争论着。“是风把旗帜吹动的”,“是旗帜在风中摇动”;“不对,是风把...
从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 我们可以得到的学佛启示

在古代唐朝的一座小寺庙前,一群人围在庙门前的旗杆下,仰望着旗杆顶上飘动的旗帜,在激烈的争论着。“是风把旗帜吹动的”,“是旗帜在风中摇动”;“不对,是风把旗帜吹动的”,“你说的不对,是旗帜在风中摇动”。附近的人,路过的人,都围了过来,参与争论的人越来越多。

就这样,一大群人在旗杆下,争论了整整一个上午,谁也说服不了谁,谁也不服谁。这里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家乡,当时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,卖柴供养老母。这天,他从山上砍柴回来,听到众人的争论,禁不住脱口而出:“是心动啊!”众人一时愕然,继而哈哈大笑,七嘴八舌地说道“不是旗动,就是风动”、“你反而来个心动”、“心能让旗动吗”……面对众人的嘲讽,六祖默然离开。

曾经有一天,六祖听到他人读诵《金刚经》。当听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时,心中赫然开朗,当即就明白了佛法是什么。今天对众人说出是心动,希望他们能明白不是风动,也不是旗动。尽管遭到众人的嘲笑,却更坚定了六祖寻求更多佐证的决心。

回到家中,六祖放下柴火,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思索起来。第二天,他把晒在屋子周围的柴火全部卖掉,把老母托付给邻居,安排好老母的生活后。进屋收拾好细软,大踏步地走出了家门。

六祖经过寻访,来到了湖北黄梅县东山寺,投靠在五祖门下,在厨房做个杂工。五祖年事已高,想找个能继承衣钵的弟子,就要求众弟子把自己所修所悟,用偈语写下来。

五祖当时的大弟子是神秀,很快就在寺庙的墙上,写了一首偈语:“身是菩提树,心是明镜台。日日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整个寺庙里的师兄都认为神秀大师兄的偈语很好,很了不得。

有位小师兄来到寺庙厨房的舂米间,把神秀的偈语背给慧能听了。慧能听后,就说我也有一首偈语,麻烦师兄帮我写到墙上。因为六祖慧能不识字,那位小师兄就把慧能的偈语写了上去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

。”众师兄看了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觉得没有神秀大师兄写的明白,通俗易懂。

很快,慧能的这段偈语传到了五祖的耳里,五祖感到很惊诧。五祖走到写着六祖偈语的墙前,装着读诵了一遍,然后对众人说“尚未开悟”,还假装生气的样子,脱下一只鞋子用鞋底把那首偈语擦掉了。

待众人散去后,五祖悄悄走到厨房后的舂米间,用自己的拐杖在六祖的身边敲了三下。六祖心领神会,在当夜的三更,悄然地走进五祖的禅房。五祖拿出衣钵,交于六祖,并把以后的禅修事宜,一一告知了六祖,要六祖连夜离开寺庙。离开寺庙后,六祖混迹于俗人之中,潜心修行17年,终成一代以“顿悟成佛”传法的禅宗大师。先后传法36年,禅法结集《坛经》。

礼敬六祖慧能大师

从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,对我们学佛的人至少有以下启示:

一、学佛首先要学会向内看。六祖慧能大师在听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时,当即就明白了佛法是关于自己内心的;当他说出不是旗动是心动时,就表明他已能把佛法运用在生活中了;他所说的偈语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表明他已明白了心性,已有如如不动的能力。

二、佛法的目的是要我们学会不分别,达到对外界万事万物无分别的境界。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分别的,我们目前的境界就是对世间万物不断分别。无能我们是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接触外界,还是通过自己的脑子思考外物,我们立即就会分别,而且只能进行分别。如果要我们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存在物,不要分别,不进行分别,反而无所适从。不仅不知道怎么办,还会很疑惑。

分别,是人痛苦烦恼的原因;不分别,人就能觉悟解脱。要实现佛法这一离苦得乐的目的,我们必须转向自己的内部,转向自己的内心,否则,就很难明白佛法,也很难学到真正的佛法。

这就是我在前面的文章检测自己是否有顿悟能力的方法,提出对应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个问题的目的。从绝大部分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,还是在向外分别,还没能转向自己的内心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