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字明咒功德网
百字明咒功德网
放生杀生现报录 破戒果报故事 因果故事 五福的意义 种善因得善果
主页/ 其他因果故事/ 文章正文

丹斗寺: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

导读:丹斗寺: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丹斗寺: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() 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辟...
丹斗寺: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

丹斗寺: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()

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辟

丹斗寺位于青海省东部丹霞如火的小积石山中,背靠湟水南山,面朝黄河,经过九曲九峡的黄河,在丹斗寺的凝视中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。

佛教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(时称吐蕃)后,一直与苯教有着激烈的斗争。经过200多年的发展,到了第八代藏王止贡赞普时期,吐蕃社会经济繁荣,佛教也在王族的扶持下得到很大发展。除了修建寺庙以外,藏王规定每家要有一个人出家,7户平民供养一个僧人。僧侣势力的扩张增加了社会的负担,引起了贵族集团的不满,也遭到了苯教势力的抵抗。公元838年,藏王的弟弟朗达玛篡位上台后,颁布了灭法废佛的命令,关闭西藏境内的大小寺院,命人将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两尊佛像抛入水中,迫使僧人还俗,烧毁佛经。在此种情况下,一批藏传佛教僧人逃往印度和吐蕃最偏远的阿里地区以及青海东部、四川西北部和云南北部地区。从此时开始,藏传佛教的前弘期结束。

当时拉萨附近的3位僧人藏饶赛、约格琼、玛尔 释迦牟尼,从逃亡的僧人口中听说朗达玛灭佛的事情后,就用骡子驮上经典的戒律和论书,逃往阿里,后来又逃往南疆和甘肃等地。最终,他们流落到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丹霞山岩中,在这里研习佛经、传播教义。

在山岩南面的黄河边,有一个叫加吾的藏族小村子。15岁的牧羊人穆苏萨巴听放羊的伙伴说,山上的岩洞里有几个隐居读经的僧人。于是他爬上高山,找到了藏饶赛、约格琼、玛尔 释迦牟尼这3位来自西藏的僧人。公元907年,已经熟悉佛教经典的穆苏萨巴坚定地表示愿意接受《律部仪轨》,剃度受了沙弥戒,改名为 贡巴饶赛 ,意思是通达佛教教义。

贡巴饶赛20岁的时候,就受了比丘戒,从此隐居在岩洞里学经。他很聪明,学识过人,名气越来越大,被山前山后村庄里的人们尊称为 喇钦 ,意思是 大师 ,从此人们称他为 喇钦 贡巴饶赛 。在当地藏族部落头人的帮助下,贡巴饶赛在岩洞边和峭壁上建寺修塔(即后来的丹斗寺),弘扬佛教。

公元894年左右,卢梅 崔臣喜饶等卫藏十弟子来到丹斗寺,拜贡巴饶赛为师,学习佛教的律藏。20多年后,卢梅 崔臣喜饶等人学成返回西藏弘法,在西藏山南桑耶地方的部落首领的支持下弘扬佛教。与此同时,贡巴饶赛另外几批学生也陆续在整个西藏弘扬佛教,藏传佛教很快就得到了恢复,不久就超过了朗达玛灭佛之前的规模。

由于藏传佛教复兴得力于喇钦 贡巴饶赛弘传佛法,延续律仪,传递衣钵,后人尊他为后弘鼻祖,他所创建的丹斗寺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,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。

山崖上的寺院

丹斗寺所在地属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,化隆县虽然是回族聚居的地方,但最东部的高山深谷里生活的大都是藏族同胞。无论是从黄河南岸的循化积石镇过黄河上山,还是从北面的化隆巴燕镇翻山越岭,到丹斗寺都不容易。即便现在青海已经乡乡通了公路,但仍旧通不到丹斗寺,因为丹斗寺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之间。从实际距离来说,丹斗寺距离北面的科巴村仅8公里,距离南面的黄河仅15公里,但都需要攀登大山才能到达。

现在从青海西宁到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扎巴镇,全线是高速公路,从扎巴镇到巴燕镇也是宽阔平整的二级公路了。出了巴燕,公路就变窄了,但很平整。从巴燕经大仓、初麻、金源到恰加,一路上要翻过4座高山。沿途都是藏族村庄,雪山、绿田中,散落着经幡、白塔,十分美丽。

到了小积石山下的科巴村,就再也没有可行使的道路了。从村子到丹斗寺,要翻越海拔2900米和3300米的两座大山。两三百户人家,几千口人生活在水草肥美的山谷里。1000多年来,几乎每天都有人背着牛奶、酥油、馍馍和柴草,翻山越岭,到丹斗寺进香或看望自己的亲友。1000多年来,科巴人和附近6个 香火村 的人们供养着自己的丹斗寺。

第一座山并不很高,抬头就可以望见山口的箭簇和经幡,当我爬上山巅,坐在山口喘息的时候,回头望科巴村,山脚下一片屋顶,一片葱绿。另一座山高耸云间,渺无人烟。我不时靠在山崖上喘息,呼吸之间,我突然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,是在西藏阿里的扎达?还是在青海李家峡的坎布拉?似曾相识的苍茫丹霞,1000多年前贤哲们走过这里,也许正是因为对故乡拉萨红山的思念,对阿里扎达十万大佛的崇敬,对坎布拉的神往,使他们选择了丹霞密布的小积石山。也许正是丹霞的雄浑、灿烂和难以抗拒的阳刚之气,使他们留在了山崖中。

山口的经幡在烈日和山风中,显得格外震撼,我爬过山口,前方的群山映入眼帘。一条绿色、幽静的峡谷出现在我脚下。走完这个峡谷,又转进一个更大的峡谷,一片寺院突然出现在眼前。这就是丹斗寺了,一片撒落在深山峡谷中的藏传佛教殿堂。

丹斗寺: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()

格鲁派高僧才旦夏茸与丹斗寺的缘分

走进丹斗峡谷,干涸的沙滩两侧是高耸的岩壁,丹霞地貌可谓鬼斧神工,经过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,砾石、砂石胶结形成了坚硬的岩壁,又经过千万年的水流侵蚀,岩壁中形成了条条水平的蚀痕,深浅不一的蚀痕中,隐藏着无数神秘莫测的洞窟。1000多年前,来自西藏(吐蕃)的藏饶赛、约格琼、玛尔 释迦牟尼3人就定居在这高寒、荒辟的岩洞里。

丹斗寺的寺管会主任索巴接待了我。索巴很专业,也非常热情,他对所有的殿堂和菩萨的典故了如指掌,并且能流畅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出来。

索巴带我沿着石壁下的转经路向东走,石壁上的阿吉达修行殿边是一排转经筒,大殿如钟鼓楼式样,里面供有三世佛、妙音天女、米拉日巴上师和阿吉达修士等像。山崖上有三世达赖喇嘛的修行殿,明万历年间,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来该寺朝拜,并一度闭关修持,后来人们在达赖喇嘛修行处建成此殿,殿内供释迦牟尼、持金刚、无量寿、弥勒、四臂观音、绿白度母以及三世达赖喇嘛像。三贤哲及喇钦殿建在山崖上,内供有藏饶赛等3人和喇钦 贡巴饶赛的塑像。

在这里,我还见识了值得一提的地方 著名藏学家、学者才旦夏茸的行宫和灵塔。才旦夏茸,全名才旦夏茸 久美柔贝洛珠。他是当代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高僧,更是著名学者和藏学家。他于1910年出生在黄河边的积石镇,和喇钦 贡巴饶赛的故乡加吾村仅一水之隔。他在3岁时被认定为才旦寺五世才旦夏茸活佛的转世灵童。5岁时,在加吾村拜谒了尊师晋美 丹曲嘉错大师,6岁的时候就被迎到才旦寺坐床。

才旦夏茸与丹斗寺非常有缘,10岁时就在丹斗寺修习佛法。1936年,才旦夏茸开始到各地弘法讲经,同年与才旦堪布一起出资维修和扩建了丹斗寺。1937年,才旦夏茸到丹斗寺讲经,主持了青海东部许多寺院的维修和扩建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才旦夏茸赴北京参加宪法、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、毛泽东著作哲学部分的藏文翻译和审定工作。1979年受聘为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,从事培养教师和研究生、著书立说等工作,在短短的几年中,整理、撰写论著100多万字。1984年,才旦夏茸在西北民族学院设立 才旦夏茸奖学金 。1985年,才旦夏茸在甘肃拉卜楞寺圆寂,享年75岁。十世班禅大师曾这样评价才旦夏茸: 我国藏族中,在藏学方面有这么高的造诣的人不多。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,在培养人才方面也作出了贡献,我非常尊敬他

。他热爱共产党,热爱祖国,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。

走完丹斗寺的转经山道,瞻仰完丹斗寺的经堂、佛塔和僧舍,索巴领着我来到寺院最高处的阿尼鲁加殿。

太阳开始西斜,我该下山了。走出阿尼鲁加殿,回望丹斗寺,我默想着,在以后的日子,丹斗寺将为更多的人所熟知,深山里的丹斗寺将不再遥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