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意 得意 快意
既然“不如意事,十常居八九”的大趋势无法改变,那不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“八九”,多想想让人高兴的“一二”。如意要珍惜,不能失之于贪;得意要适度,不能得意忘形;快意要克制,不可为所欲为。办好这三件事,人活得就敞亮了。
晋人羊祜说:“天下不如意事,十常居八九。”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:“叹人生,不如意事,十之八九。”可能略有夸张,但也大体不差。掰着指头数数,每人都有不少不如意事:婚姻不如意,事业不如意,仕途不如意,生意不如意,子女不如意,身体不如意等等。 大千世界,红尘一生,人基本上就是在如意和不如意之间游走,谁也不可能“万事如意”,但大家偏又最爱说这种拜年话,无非讨个彩头。因为,如意的背后是利益,而人与人的利益往往是矛盾的,你要“万事如意”了,别人就可能走投无路了,关键是如何对“如意”合理分割,以求和平共处,就像胡雪岩说的那样“前半夜想想别人,后半夜想想自己”。自己如意也让别人如意,这如意事就容易长久;反之,倘若你如意,别人不能如意,你的如意是建立在别人的不如意之上的,你的如意就很容易变为不如意。还有一个办法,就是少想不如意事,多想如意的事,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。他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:“少思八九,常想一二”,横批是“如意”。既然“不如意事,十常居八九”的大趋势无法改变,那不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“八九”,多想想让人高兴的“一二”。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,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。 人一如意,最容易流露出来的是得意情绪,想控制都很难。“酒中仙”李白一碰到美酒加好友就兴奋难抑,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;屡试不中,46岁才中进士的孟郊登科后简直有些失态了,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;写诗得了妙句的清人赵翼,也是相当的自得,“枉为耽佳句,劳必费剪裁。平生得意处,却自自然来。”就是咱寻常百姓,小有如意也会得意洋洋,娶个漂亮老婆,孩子高考上榜,炒股赚了一笔,仕途进了一步,都免不了自鸣得意,志得意满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 不过,得意也往往是把双刃剑,得意若失了分寸,会被人嘲笑为“小人得志”,一味得意忘形,则会误事出错。所以,兰陵笑笑生说的“事遇机关须退步,人逢得意早回头”,弘一法师说的“得意勿恣意奢侈,失意勿抑郁失措”,都是经验之谈,睿智之语。达观而清醒的态度应当是:得意淡然,失意泰然;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,亦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;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,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。 得意若不加节制,就会变为快意。快意有两解:一曰恣意所欲,二曰心情舒畅。这里主要说的是前一层意思,怎么高兴就怎么来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譬如“快意恩仇”,想报恩就滴水恩当涌泉报,想报仇就手刃仇人干脆利落,不会前怕狼后怕虎
。畅其所欲,固是快意的动人之处,也是快意的危险之处。如果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怎么痛快就怎么来,那就肯定会天下大乱了。 商纣王出于“快意”,把大臣比干开膛破腹;周幽王为了“快意”,烽火台戏诸侯以求美人一笑;楚平王贪图“快意”,纳儿媳为老婆,结果导致国破家亡;秦始皇为了“快意”,一声令下,四百六十多个儒生被埋进大坑;明成祖遂了“快意”,杀了方孝孺一家十族九百多人……平民百姓的“快意”虽没那么大动静,但因为由着性子来,不知自制,导致的犯罪可是年年都有。为“快意”打架斗殴,为“快意”吸毒赌博,为“快意”寻找外遇,都没啥好结果。这么说吧,一个人如不受制约地“快意”,是很危险的,就像失控的汽车。
如意要珍惜,不能失之于贪;得意要适度,不能得意忘形;快意要克制,不可为所欲为。办好这三件事,人活得就敞亮了。
海上观音 圆通宝殿 抱佛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