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字明咒功德网
百字明咒功德网
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
主页/ 布衣百姓/ 文章正文

唐代帝王七迎佛骨

导读:唐代帝王七迎佛骨佛骨又称舍利(子),是佛教鼻祖、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伽牟尼涅磐火化后留下的遗骨。据说,中国法门寺辗转得其一指骨,唐朝时,法门寺即因此被定为皇家寺院和内道场,是当时四大佛教圣...
唐代帝王七迎佛骨

佛骨又称舍利(子),是佛教鼻祖、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伽牟尼涅磐火化后留下的遗骨。据说,中国法门寺辗转得其一指骨,唐朝时,法门寺即因此被定为皇家寺院和内道场,是当时四大佛教圣地。唐皇室首迎佛骨发生在唐太宗时期,据《集神州三宝感通录》记载:“贞观五年,岐州刺史张亮素有信问

。来寺礼拜……古老传云,此塔一闭,经三十年一示人,令生善。亮闻之,以贞观年请开,剖出舍利示人。”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,只是开启法门寺塔基,在当地举行仪式,供奉塔下瘗藏的佛骨,并未迎送到京城长安。

唐代第二、第三次迎奉舍利都与女皇帝武则天有关。第二次发生在唐高宗显庆四年(公元659年),僧人智琮、慧辩等人入宫谈及法门寺内舍利,高宗曰:“能得舍利,深是善因。”(《法苑珠林》)于是令智琮、慧辩和王长信一道去法门寺迎奉佛骨至长安供养。第二年三月又敕请舍利往东都洛阳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送还法门寺,前后经历四年,规模宏大。第三次是长安四年(公元704年),女皇帝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韦和华严宗实际创始人高僧法藏、纲律师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,法藏等人入塔行进七昼夜,然后开启。人们奔走相告,“顶缸指炬者争先,舍财投宝者耻后”。佛骨在法门寺停放数日后,除夕日迎至西京崇福寺,西京留守会稽王率官属五部众“投身道左,竞放异供,香花鼓乐之妙朦聩亦可睹闻”。次年正月十一日迎入神都洛阳,当时盛况空前。也就是这一年,武则天即退位、随后驾崩,佛骨便滞留洛阳。直到景龙二年(公元708年)二月十一日,中宗为法门寺塔题名“大圣真身宝塔”。二月二十五日,令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,与舍利同归法门寺。中宗、韦后还以发代身供奉舍利。1978年,在法门寺塔西南地下发现了这一收藏头发供养的石函,盖上铭文曰:“大唐景龙二年岁次戊申二月乙丑朔己卯,应天神龙皇帝(中宗)、顺天翊皇后(韦后)各下发入塔,供养舍利。温王,长宁、安乐二公主,郑国、崇国二夫人亦各下发供养。”至此,第三次迎奉才告结束,此次迎奉历武周、中宗两朝,前后五年,是唐代历次迎奉时间最长的一次。

武则天崇佛与其统治有关。一方面,她要以周代唐,少不了一改唐初道前佛后的状况,尽力扶植佛教,打击道教。所以在天授二年(公元691年)她颁布了《释教在道教之上制》,规定:黄衣在玄衣之上,佛教在道教之上,僧尼在道士之上,从而确立了佛教优先的地位。另一方面,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,她必须为其统治的合理合法性寻找理论根据,而佛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根据。佛教宣扬众生平等,男女皆有佛性,皆能成佛,而且佛教中某些菩萨在民间流传中为女身,如观世音菩萨,无形中提高了女性在教中的地位。另外,佛教自身也密切配合统治者的要求,如宣传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,又撰《大云经》,说武后称帝是受诸天命云云。因此,在武则天统治时期,唐代出现了一个狂热的崇佛高潮。第二次迎奉佛骨时,武则天已经左右朝政,与患风眩病的高宗并称“二圣”,她在东都洛阳舍其所寝衣帐真绢逾千匹,又按中国传统的土葬制度,为佛骨营造了价值连城的金棺银椁,数有九重,极为富丽,这实际上是她为以后专权称帝作的弘佛前奏曲。

前一页123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