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八圣道

"

八正道,亦称八支正道、八支圣道或八圣道,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(涅槃)的八种方法和途径。分别是正见、正思维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。、正念、正定。事实上,每种禅法都是一样的——如果心正确,修什么都正确;心是错的,修什么都是错的。学法者如果一开始就做手部动作、观感受、观呼吸,只有微乎其微的人才能修行正确。如果没有佛陀的福报和波罗密,没有前生修行的深厚根基,心从未正确过,不可能有做到的一天。

八圣道——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的八种方法

八圣道——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的八种方法

圣喜长老开示:以八圣道贯彻三学

圣喜长老开示:以八圣道贯彻三学

八正道是指正者不邪,道为能通。顾名思义, 此八法是通向涅槃圣道的门径。不过很多人在修习此法门的时候觉得并不是很简单,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圣喜长老开示的以八圣道贯彻三学。

八圣道分(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),「正见、正思维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」

道(Path),意味著能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目的地。就如旅途的道路,譬如从这里到科伦坡、或是从这里到Anuradhapura、从此地到康提(Kandy)等的道路,从起点的地方,通过道路(Path)抵达终点目的地。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之间路途的道路。相同的,把世间众生从苦界的生命到达无苦的境地-「解脱」的道路,称为道(Path)。

当走在“八正道”的道路上,痛苦能逐渐慢慢减少,并逐渐慢慢的靠近解脱,最终能抵达目的地-涅槃。能具备导致体证涅槃的功能即是「道分(Maggaṅga)」,致使众生从受苦到离苦的状态。「道分(Maggaṅga)」包含了八种内涵,我们需要它以能离苦解脱,称为「八圣道分(noble eight fold path)」。

戒学

当我们身上有著痛楚的伤口,很大的伤口、十分痛苦,需要进行治疗以能康复,每天每天持续地进行伤口的治疗,直到伤口愈合完全复原。

给予治疗导致伤口愈合康复,如果没有接受治疗,那么伤口会越来越恶化。相同的,任何在世间的众生都有著很大的伤口,这些创伤带来燃烧、痛楚、忧愁,有著很巨大的伤口。这巨大的伤口的痊愈应当给予一些治疗,这治疗疗程就是「八圣道分」,而这痛楚伤口的痊愈,也就是烦恼之火的结束。

你有著痛处的伤口吗?这伤口有多大呢?很大的伤口。当贪的目标出现,喔!真痛呀!当瞋的目标出现,喔!又更是痛了呀!我慢及其他烦恼出现,唷!真是痛!这些伤口存在于生命中。世间无知的众生做错的事情,又更增加生命中伤口的痛楚,当一些问题、家庭问题发生的时候,他们去到酒店饮酒,他们想著能透过喝酒而减缓痛苦,但却更增加了痛苦,饮酒的当下暂时遗忘痛苦,但当酒醒后感觉痛苦变成双倍了!因为这是错误治疗伤口的方法。尊敬的佛陀教导我们如何克服这一切的痛苦,或许是家庭问题引发的痛苦、内心的痛苦、外在一切等等所引发种种诸多的痛苦,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超越这些痛苦,那就是「八圣道」。当我们跟随「八圣道」能一点一点的治愈伤口、能逐渐的复原,最终完全康复所有伤口。

当走向康复所有伤口的旅程,我们需要几个条件,就是「八道分(eight fold)」。其中之一是「戒」,戒意味著良善的生命。在走向解脱的旅程,我们需要好的生命,感觉自身有著舒服的生命、对他人外在也是感觉舒服的方式互动,好的言语、好的行为、有耐心忍辱的,好的生命需要具备这些素质。只说好的、正确的话语,只做好的、正确的行为,这就是所谓良善的生命。我们会说:这是一个很好的人。不说不必要的事情,不伤害他人,即使有人责备他,也仍然忍耐、耐心。我们需要这些素质,即是有戒的素质。

我们受持戒律以训练具有戒德的素质,正语(samma vaca),意味著不说不必要的话,不妄语、不说离间语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。正业(samma kammanta),避免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。正命(samma ajiva)正确活命方式,出家众以正确方式取得生活四资具,在家人以正确事业工作维生,避免不正当活命方式。我们需要正确活命方式、以及良好的身行与言行,以这些条件训练到很好的程度,我们说这是一个好人。在训练戒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过失,训练完成过后,戒德成熟,我们称为这是一个真正具戒的人。走在朝向涅槃旅程的道上,我们需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这些的条件(conditions)。

当他人责备我们时,我们也责备回去,他人情绪化,我们也情绪化,那我们是走在朝向涅槃的旅途吗?(不是)当这样做时,和一般世间的人有什么差别?(没有)在一般世间的人,被骂的时候就骂回去,当他人情绪化也跟著情绪化。那些想走在这个旅程中的人,也做一样的事情,即使想著自己是要走向涅槃这个目标,实际上却只是一直停留在原地,和世间人一样。因此,当别人责骂,我们不骂回他,当他人情绪化,我们不情绪化,当他人没有耐心忍辱,我们忍辱,如此不同于一般世间人,这样的不同才能带我们在这旅途中前进。倘若我们和一般世间人一样,那是无法说是走在这个旅途中。我们必须改正这些事情,正语、正业、正命这也即是戒的训练。

定学

定学有三个方面:正精进(samma vayamo)、正念(samma sati)、正定(samma samadhi)。正定的训练是精进的培育善的目标。当训练善的目标,没有付出精进是无法培育起来的,但是不善的目标,贪、瞋的目标很自然的精进维持在那边。而对于培育善的目标,例如:顶礼恭敬、禅修修行、巴利诵经等等,我们需要精进力,培育善的目标、禅修,精进力是很重要的。减低不善、一些弱点,如情绪化、瞋恨的减低需要精进力,增长善需要付出精进,这即是正精进。

因为付出精进能培育起善,让心充满了善的目标,心里减少了很多不善目标,心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呢?心会明亮起来,感到舒服、喜悦、快乐,这是心明亮起来而有的感受,这明亮来自哪里呢?唯有精进力能做到,因为精进力而能维持更多善心、培育善,当善充满心田,心就会明亮起来,生命也因此而得到舒适、快乐喜悦、轻安。这一切都来自让心填满了善的目标,这样的训练即是定力的训练。当训练定力时,很自然地正念能维持著、善的能量出现、定力也在那儿,这三者我们称为正精进(samma vayamo)、正念(samma sati)、正定(samma samadhi)。当具有定力,这是非常平静舒服的生命、光明的生命。这一切依靠于带起精进力培育善、精进地让不善减低。这些都是从你的一个容器(Container)里(意指心里)发生的。

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痛苦吗?因为内心充满了混乱、不必要、肮脏、泥泞的污垢,因此导致痛苦。当心明亮的状态意思是这些肮脏污泥暂时的消失。以斯里兰卡的俚语比喻,就是:疯女人的包包。疯女人的包包里,可能仍然有放著一些些有用的物品在里面,但是充满在包包里更多的是不必要的,每当她拿到了什么东西就往包包塞,树叶杂草也放进去、很多肮脏的物品、无用的物品也往包包放,整个包包弄脏,结果什么都不能用。相同的,我们也放了很多东西进到心里,有益的东西就只一点点,很多不必要、肮脏的东西也放满了内心,犹如疯女人的包包一样,里头放了很多垃圾,所以我们痛苦。当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肮脏的东西,却期待著得到快乐、舒适、明亮,甚至期待著涅槃,这是可能的吗?(不能)

圣喜长老开示:以八圣道贯彻三学

佛陀很清晰的理解这些,因此第二部分定学,我们应当必须以善的目标填满心田。当以善的目标填满心,善的目标在内心增长,早晨醒来心带起善的目标、白天时间带起善的目标、傍晚带起善的目标、晚上带起善的目标,一整天带起善的目标,第二天带起善的目标,持续一个星期、两个星期一直带起善的目标,逐渐地心转换充满了善的目标,内心善占了大部分比例,80%、90%,只有小部分比例是肮脏不善目标,因此内心更加的光明起来,定力加深、更强的光亮、感到很舒服,这意味著内心有著很多善的目标。内心带起善的目标是没有人能为我们做的,佛陀不能帮我们做到、导师不能帮我们做到,怎样能做到呢?唯有你自身透过带起精进力,持续地培育善的目标,一次善的目标在内心带起、又一次善的目标在内心带起,一次又一次保存善的目标到心里,即使感到疲累仍然持续下去,一再一再的带起善的目标,那么就有内心越来越多善。因此,这样的精进力对建立起善是非常重要的。

慧学

第三部分:智慧,慧学。正见(samma ditthi),要理解到什么是应该要修行的、要如何维持、要如何能快速的培育…等等方面的探究省察,研究、分析当在修行善法的时候,什么样的善法是适合的、什么样的善是必须要积累的、是什么方法,早上的时候如何修行、午后如何继续进行修行、晚间如何安排持续维持修行,应当要累积什么善法,已经培育的善法应当如何保护、维持,诸如此类的省察、探究,即是理解、即是正见(right view)。如此,我们知道了如何维持持续善法的培育,如何维持持续减少不善法,如果缺乏智慧地理解这些,那将会一下子善法的修习下降、不善又升起增加,如果能有智慧的理解,那不善会持续下降在很低的程度、善法的培育就能持续的保持在良好的程度上。我们需要这些见解,称为正见(samma ditthi)。当正见逐渐培育增长,进而越来越理解到自心有那些污垢是要移除的、接著要如何移除心的垢秽,进一步去审察检视、移除心的垢秽,一个烦恼一个烦恼的去探究剖析进而去除,最终心得到完全净化。一直到心完全净化之前,必得一直不断培育正见。

慧学的第二部分:正思维(samma saṅkappa)。我们必须理解内心有什么样的思考,必须得要维持好的思考,即是正思维。维持正确的思维-以解脱为目标(出离思维:nekkhamma saṅkappa)。第二保持内心没有瞋恨的心所(无恚思维:abyāpāda saṅkappa),第三维持无害的内心素质(无害思维:avihiṃsā saṅkappa)。不伤害、慈心、以解脱为目标这三者的思维,持续的维持著,即是正思维(right thought)。

八圣道(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),能使受苦的生命转换到无苦的生命。每天应当审思检查:我是否正在培育增长八圣道?目前训练修行八圣道的情况是如何?是有在进步的吗?还是减少退步的状态呢?我们应当如此省察。如果是在培育著的,那好,要继续保持,若是没有在培育著,应当决意要精进地再次带起培育提升八圣道。唯有培育八圣道,才能令生命导向解脱。若是不培育八圣道,只是打坐很长、很长的时间期待著解脱,一世又一世、一百世过去了,却仍然只是停在一样的位置。

圣喜长老开示:以八圣道贯彻三学

上面就是关于圣喜长老开示的以八圣道贯彻三学的讲解了。其实现在很多的法师都是推荐我们修行佛法的,这样是可以让我们能够得到解脱超脱的。

...查看更多
【佛法术语】“八正道”“八圣道”

【佛法术语】“八正道”“八圣道”

诸位师兄应该都是听说过八圣道的,道是道路的意思,八正道是指转凡成圣、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的方法和途径,八正道是四圣谛中道圣谛的具体内容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看一看八圣道的讲解。

一、正见,即正确的知见。

究竟的正见是指如实知见苦、集、灭、道四圣谛,十二因缘,这是「於法选择,分别、推求、觉知、黠慧、开觉、观察」(杂阿含经 卷二八·七八五经)的抉择正见,是向解脱的出世正见。

世间的正见是指知见善恶因果、生死轮回。能转向善道而不能出世。

正见为八正道的主导者,得了佛法的正见,即应引发正志(正思惟)。

二、正志,也叫正思惟,即随顺正见之正确的思维。

依正见观察、思维,如理地作出决定。随时随地思维世间的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即属于正思维。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业的行为。

三、正语,即正当的言语。

远离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而有正语,即一切的爱语、法语。

四、正业,即正当的行为。

远离杀、盗、淫的身恶行,而有身正业,即一切合理的行为。

【佛法术语】“八正道”“八圣道”

五、正命,即正当的职业或生活。

如法得财,如法使用,所有的正常合理的经济生活。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,乃至不贩卖众生、军火、杀生器具、醇酒、毒品或嫖赌等。若是出家众,则如法求衣服、饮食、坐卧具、病缘医药供身什物。

六、正方便,也叫正精进,即正当的努力。

精进努力离恶向善,精进修道。未生善令生、已生善令住、未生恶令不生、已生恶令灭。

七、正念,即正确的观念。

时时处处忆念正法,如保持忆念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四念处等修行方法即为正念。

八、正定,即正确的禅定。

系心一处,到达禅定的成就。

正定包括色界之四禅和无色界之四无色定(合称为“四禅八定”),乃至灭尽定。

【佛法术语】“八正道”“八圣道”

上面就是关于佛教术语八圣道的讲解了。我们平时若是念诵佛经的话肯定是很好的,而且我们修行佛经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佛经的讲解的,这样我们修行起来是很快的。

...查看更多
八圣道——中道

八圣道——中道

很多人应该都是听说过八圣道的,八圣道是指不走极端的中道,是领导神圣的宗教生活的正道。 此八法是通向涅槃圣道的门径、道路、方法, 非常之重要, 在修行中,几乎是天天可以运用, 时时可以运用。

八圣道是佛陀教义中最杰出的真理,是指引生活的正道。八圣道也称为中道。佛陀教诲弟子们,正确的修行方法是避免两个极端──纵欲和自我苦行。中道是正确的生活方式,不存在外在的影响,是一种以自我道德行为作为引导的一种修行方式。实践于正道,不畏惧任何外在的力量或神、魔。根据八圣道修行是一种正确的修行方式,正当的行为,是一种自我的要求,目的就在于净化自己。

中道是一种有计划的内心训练和发展的过程,一个人可以透过对中道的实践来训练和发展自己的心灵,而不是通过膜拜或祈祷。佛陀说过,任何人只要根据佛法而生活,将获得佛法的护持和指引。当一个人根据佛法生活,他也同样的生活在和谐的世间法里。

每一个佛教徒都被鼓励以佛陀所宣教的八圣道过生活。依八圣道的生活方式,可以脱离今生或来世的忧苦和灾难。他的心识也将获得发展,因此而远离邪恶,获得道德修养方面的增长。

八圣道就好像一张地图,指引游人到正确的目的地。我们需要八圣道来指引我们迈向涅槃──人生的终极目标。要达到涅槃境界,就要修证八圣道。信徒们需要发展八圣道的三种特性──戒(Sila)、定(Samādhi)、慧(Panna)。透过戒、定、慧三学的发展,才能获得心灵的全面发展。首先,必须持戒,使自己的行为利益众生,持守五戒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用酒等麻醉品。当戒学获得发展后,他已完全能控制自己的心识,这时,他开始发展定学,通过定学的发展,智慧自然生起。

逐步进展:透过那无尽的智慧,佛陀知道不是所有的众生都有相同的根基来获得心灵的发展。因此,他宣说了八圣道,指示了心灵修行的实际道路。他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一生获得圆满的心灵发展,因此,他宣说了戒、定、慧三学,让众生能在多世的生命中获得精进。八圣道引导修行者进入绝对究竟和无苦的境界。

八圣道的生活

戒Sila

正 语Sammavaca

正 业Sammakammanta

正 命Samma-ajiva

定Samadhi

正精进Sammavayama

正 念Sammasati

正 定Sammasamadhi

慧Panna

正 见Sammaditthi

正思维Sammasankappa

慧学:

什么是正见?正见就是对四圣谛有所认识,或了解事物的真相。正见也指明了各种善业和不善业,及它们对人类身、语、意的影响。认识「业」以后,人们就懂得远离邪恶和向善,缔造美好的生活。当一个人拥有正见时,他了解人性的三种本质:无常、苦和无我,也了解十二缘起法。当一个人发展了正见之后,觉悟于真性,断除邪恶之根,因此而获得解脱。要达到这个目的,就必须发展智慧,从智慧中获得对自我、对生命和对一切现象的正见。

当一个人获得正见后,他将进一步发展正思维,这就是拥有不动摇的心、正确的抱负和正确的思想。在精神境界放弃一切不正确的思想,培养通往涅槃的道德戒行。正思维就是弃除邪恶的思想和培养纯正的思想。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,它影响了一个人思想的净化或污染。

正思维有三重意义:

一、放弃私心,为世间谋求幸福,利益他人。

二、发展慈心,以慈心对治邪恶和伤害。

三、发展悲心,以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。

当一个人心灵之道获得发展,在思想上,仁慈之心会日益增长、不再伤害、不自私、充满了爱心和慈悲心。

正见和正思维是属于慧学,它培养善与道德的真性。

八圣道——中道

戒学:

戒学分三类: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。

正语即尊重于真理及他人的福利。也就是不撒谎、不毁谤、不造谣、不奉承及不胡言乱语。我们经常忽略了语言的威力,因此不关注于语言。

但是,我们无时无刻都受到语言的伤害,语言有时候比武器要来得厉害。有时候,因为一句话改变了你的想法,或因此导致犯罪。要发展和谐的社会,就必须先控制不良语言和使用正面的语言,只说一些真实、平和、善良和有意义的话。佛陀说:「令人愉快的言语,像蜜糖一样甜,真实的言语,像鲜花一样芳香,不正确的言语却像污秽物。」

正业是戒学中的第二项。正业就是珍惜生命、珍惜财物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正业和五戒中的前三戒息息相关,那就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。生命比一切都珍贵,大家都害怕被惩罚,珍惜生命畏惧于死亡。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,也应该更爱惜其他众生的生命,不要对其他众生造成伤害。珍惜财物就是:那些不属于我们的财物,不要据为己有,比如:偷盗、欺骗或抢夺。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:不要搞正常婚姻以外的性关系,要信任和爱护自己的配偶。通过正业,我们能缔造一个更平稳和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社会。

正命是戒学中的第三项。正命指示了人类在这个社会中如何获得生存的权力。正语和正业之道指导我们如何珍惜生命、财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正命却指示了我们如何在不违反道德准则中生活。佛教徒应该远离五种不道德的行业:人口买卖、武器买卖、肉类买卖、酒类和麻醉品买卖和毒品买卖。有些人说,他们从事这类的买卖是为了 生活,所以他们并没有犯错。但是,这种说法并没有说服力,如果他们没有错,那么,小偷、杀人犯、歹徒、凶手、走私犯和骗子,也可以这么说:他们从事这些不正当的行业并没有错,同样是为了生活。

有人认为钓鱼和狩猎是一种高尚的娱乐,屠宰动物是为了食物,因此并不犯戒。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,是因为对佛法缺乏认识的缘故,这些都不是高尚的生活方式,任何生类都不应该对其他生类造成伤害。这些伤害都是一些没有必要的伤害。对生命抱着错误的观念,并非佛陀所教。

佛陀说:「一个没有道德的人,在不安定的日子里活了一百岁,不如一个持戒和有禅定修养的人活一天。」《法句经》

宁可死得有道德和值得尊敬,也不要活得像一个邪恶和狡猾的人。

定学:

定学共有三项:正精进、正念和正定。通过定学的锻炼,可以净化自身和获得智慧,也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我们自己的心识,从而获得智慧和善性,并为我们打开了证悟和解脱的大门。

正精进,就是全面的发展,如:通过不懈努力、坚韧不拔的意志,学习和实践佛法,而获得各方面的进展,这就是正精进。正精进有四种属性。

一、已生恶令灭。

二、未生恶令不生。

三、已生善令增长。

四、未生善令生。

正精进于我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它令我们的精神境界获得充分的发展,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行法的无常性。

正精进和正念关系密切。身为一个佛教徒,培养正念是必要的。佛陀说过,正念是唯一灭苦的途径。正念(依所缘)有四种:

一、念于身(身念处,观身不净)。

二、念于受(受念处,观受是苦)。

三、念于心(心念处,观心无常)。

四、念于法(法念处,观法无我)。

正念体现于我们日常生活中,我们的一切受、想、行、识都受到「念」的支配。因此,我们生活中,应该非常关注于「念」,使「念」清晰,培养正念。

正念影响了我们的身、受、心与法,及其它一切的有关行为。因此,导致于我们向往「定」。正定导致我们无论在精神或肉体,都能获得「专注」(心一境性)的能力,心识关注于一个目标,不受外在所有因素的影响。通过正确的途径锻炼正念,可获得两种利益。

一、在身心方面获得平静、舒适和欢愉。

二、提升心的洞察力,生起观想事物本性的能力,进而引发智慧。

八圣道是佛陀教义中的精粹。是完整的心灵发展的原动力。是佛陀为众生找出的病源──苦,和诊治的唯一方法。「苦」的根源就是欲念和贪,当消除欲念和贪后,就能轻易的进入无苦的涅槃,这就是八圣道的真正定义。当一位高明的医生在为病人诊治严重的疾病时,他不单治疗病人的肉体,也给病人做了精神的辅导。八圣道是灭苦的唯一途径,同时也是对治轮回的良方,发展我们的心识和提升我们的本质,它指示了如何获得心灵纯净和通往无苦境界的道路。

八圣道——中道

上面就是关于八圣道——中道的讲解了。其实在很多时候,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,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。提得起,放得下,才是让自己活得轻松的人生态度。

...查看更多
八圣道的实践

八圣道的实践

诸位师兄都是听说过八圣道的,这个是非常殊胜的通向涅槃圣道的方法。所以说八圣道也是被称为八正道的。而且在佛经中也是有很多的关于八圣道的实践,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八圣道实践的记载。

阿难达尊者乞食归来向世尊报告此事,并问:「世尊!在此法与律之中,可有梵天之乘?」

「阿难达!有的。」世尊说:「八支圣道可称为『梵天之乘』、『法乘』、『战场上无上之胜利』;因为八支圣道的每一支,皆能究竟弃除贪、嗔、痴。」

「(孩子从入胎到出生到长成青年)他的感官成熟,具足五欲,渐生五欲之情,甚而于其中恣意纵情:由眼所识、所欲、所爱、所好,随欲而激情于色;由耳所识之声,由鼻所识之香,由舌所识之味,由身所识之触,也是如此。

「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、身受触、意知法,对 悦意者,人则贪逐它,对不悦意者,人则嫌恨它。于身未确立正念而住于劣恶心,而且不如实知心解脱与慧解脱,因此无法使恶不善法灭尽无余。他如是随于亲疏,当感受乐、苦或不苦不乐等任何感受,他便生起喜爱,肯定并接受它,如此做时而生欢喜。欢喜于这些感受就是取;以取为缘而生有;以有为缘而生生;以生为缘而生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如是有全苦蕴之集。

「今有如来出现于世,应供、等正觉者、 明行足、世间解、 无上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他对诸天、魔王、梵天、 沙门、婆罗门、国王与人民的世界宣称,他已自知、自证。他所教之法,不论是文字或义理上,不论是初、中、后,都是善妙的。他所宣示的梵行,是究竟清净而圆满的。

「或有在家居士,或其子,生于某族姓家,听闻其法。听闻佛法后,于如来生信。以此信心,作如是思惟:『在家的生活杂乱、不洁;出家的生活宽广无羁。在家要修如光辉真珠般圆满清净的梵行,谈何容易?我何不剃除须发,着袈裟,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呢?』」

「彼于后,或舍小财物,或舍多财物,或舍小亲族,或舍多亲族,他剃除须发,着袈裟,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。

「出家而应学习比库所具足之生活规定,他舍杀生,放下刀杖,温和、善良,慈悲一切众生而住。他舍不与取,唯取人施舍之物,对得到的感到知足,以不偷盗净化自己而住。他舍非梵行的生活,独住而过独身的生活,离 淫欲之在俗法。他舍妄语,离妄语而为说真实语者,说真实语,可得信赖,可得依靠,不欺世间。他舍两舌语……舍粗恶语……舍绮语……应说话时说话,堪供记载,他所说均是理正、义明且与善有关的。

「他离伤害种子类与植物类。他一日一食,夜不食而离非时食。他离观歌舞、音乐、演艺等。他离挂花蔓、以 涂香庄严,以涂油粉饰;离高广大床;离受金、银、谷物、 生肉、女人与童女、女婢与男仆、绵羊与山羊、鸡与豕、象、牛、牡马与牝马、田园与土地;离为人差使;离买卖;离诈秤称、货币、 度量;离诈欺、行骗、诈取、奸诈;离使人残废、执行死刑、监禁、掠夺与暴行。

八圣道的实践

「他的衣以蔽体为足,食以果腹为足,全部所有,常随其身,如鸟欲飞,依其二翼。具足圣者之戒行,他感到清净无瑕之乐。

「当眼见色时,他不见有任何相与特征。若未防护眼根,贪、忧之恶不善法将侵袭其心;他修习 律仪之法,防护眼根,注意防护眼根之作用。(当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、身受触、意知法时,亦是如此。)具足圣者之根 律仪,他感到清净无染之乐。

「他变得完全正知于前后往返的动作中……以及在静默中。

「具足圣者的戒行、圣者的根 律仪、圣者的正念与正知,他退隐入寂静之处——山林、树下、山岩、 山峡、山洞、冢间、 丛林、露天处与稻草堆。食后从行乞归来,他结跏趺坐,置身端正,系念于面前。

「他舍世间贪欲,离贪欲心而住,从贪欲以净其心。他舍嗔恚与憎恨,住于 不嗔恚心,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发慈悲心,从 嗔恨与憎恨以净其心。他舍昏沉睡眠,离昏沉睡眠而住,有洞察力,正念、正知,从昏沉睡眠以净其心。他舍掉举恶作,不掉举恶作而住,内有寂静心,从掉举恶作以净其心。他舍疑,离疑心而住,对不善法不再犹疑,从疑以净其心。」

「若一男子借财以创事业,在事业成功,偿清借贷后,仍有盈余以供养妻儿;思惟至此,他欢喜悦乐。又若一男子害病,苦痛不堪,食不养身,体弱无力,但终获痊愈,恢复体力。又若一男子身陷牢狱,终得平安释放,资产无损。又若一男子身为奴仆,不得自主,唯仰他人,无行动自由,但终获解放,得以自主,有行动自由。又若一男子携带财物,行于沙漠,得以越之,不受损失;思惟至此,他欢喜悦乐。同样地,对比库而言,未舍断自身五盖,犹如负债务、疾病、牢狱、奴仆与沙漠之途;舍断自身的五盖后,他便如无负债,重获健康,脱牢狱苦,得自由身,入安全地。」

「舍断覆盖心性令智慧微弱的五盖,远离欲贪,远离不善法,他成就并住于初禅……二禅…… 三禅……四禅。

「当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、身受触、意知法时,不贪逐悦意者,不嫌恨不悦意者。他于身已建立正念,以 无量心而住,如实知心解脱与慧解脱,因此使恶不善法灭尽无余。他如是舍亲疏,当感受乐、苦或不苦不乐等任何感受,他不生起喜爱,也不肯定或接受它。当他如此做后,对诸受的欢喜随即灭尽,欢喜灭则取灭,取灭则有灭,有灭则生灭,生灭则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灭。如是有全苦蕴之灭。

八圣道的实践

上面就是关于八圣道实践的记载了。其实佛经是非常殊胜的,而且我们是可以在佛经中看到很多的关于佛菩萨的殊胜讲解的,这些记载和佛经都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的。

...查看更多
结语

八圣道中首先是树立正见,即正确认知实践佛陀所体证的理论与真实的意义。佛教并不反对其他的宗教,凡是能有助于个人修行的都可以融汇于佛教中。因而把正见当作最重要的一道,而其余七道则都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进行精进不懈的修行。

相关新闻